启动实例(db2inst1):实例相当于informix中的服务
1
db2start
停止实例(db2inst1):
1
db2stop
列出所有实例(db2inst1)
1
db2ilist
列出当前实例:
1
db2 get instance
阅读全文 »

Oracle数据库软件十分庞大,数据库引擎有好几个G。通常情况下,我们的使用方式是安装一个Oracle数据库在服务器机器上,在客户端通过PL/SQL Developer、sqlplus等工具操作服务器上的数据,当然Oracle 10g后,OEM(企业管理器)已经是WEB版了,在浏览器中也可以同样操作数据库。

Windows 下Oracle Instant Client 的安装

Windows下客户端工具 PL/SQL Developer 使用得最多,Linux下,我喜欢直接使用sqlplus。不论使用哪种工具,都需要在客户端机器上安装Oracle客户端工具,安装以下三种软件均可连接Oracle服务器:

  • Oracle 数据库引擎
  • Oracle Client
  • Oracle Instant Client

其中前两种占硬盘空间大,并且安装也相对繁琐,我一般喜欢采用第三种方式,因此,下面介绍 Oracle Instant Client 的安装:

  1. Windows 下Oracle Instant Client 的安装

  2. Oracle Instant Client 下载

    • 进入Oracle官网首页,单击首页中的downloads链接,在新页面中选择 Database —> Instant Client,进入 Instant Client Downloads 页,选择相应版本下载。
    • Oracle 中文网站
    • 我下载的软件包是:basic、sqlplus.
    • 注意,必须下载basic或者basiclite其中之一,若需要做 OCI / OCCI 开发,还需下载 sdk.
      阅读全文 »

  1. 环境设置
    1
    2
    3
    export ORACLE_SID=orcl
    export ORACLE_BASE=oracle_install_dir
    export ORACLE_HOME=oracle_install_dir/oracle12c
  2. 启动
    1
    2
    oracle> startup open
    bash# lsnrctl start
    1. startup nomount
      非安装启动,这种方式启动下可执行:重建控制文件、重建数据库,启动instance,即启动SGA和后台进程,这种启动只需要init.ora文件。
    2. startup mount dbname
      安装启动,这种方式启动下可执行:数据库日志归档、数据库恢复、重新命名一些数据库文件
      如:系统表空间或日志文件。
      执行“nomount”,然后打开控制文件
    3. startup open dbname
      先执行“nomount”,然后执行“mount”,再打开包括Redo log文件在内的所有数据库文件, 这种方式下可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。
    4. startup,等于以下三个命令
      startup nomount
      alter database mount
      alter database open
    5. startup restrict
      约束方式启动
      这种方式能够启动数据库,但只允许具有一定特权的用户访问
      非特权用户访问时,会出现以下提示:
      ERROR:
      ORA-01035: ORACLE 只允许具有 RESTRICTED SESSION 权限的用户使用
    6. startup force
      强制启动方式
      当不能关闭数据库时,可以用startup force来完成数据库的关闭
      先关闭数据库,再执行正常启动数据库命令
    7. startup pfile=参数文件名
      带初始化参数文件的启动方式
      先读取参数文件,再按参数文件中的设置启动数据库
      例:startup pfile=E:\Oracle\admin\oradb\pfile\init.ora
    8. startup EXCLUSIVE
  3. 关闭
    1
    2
    bash# lsnrctl stop
    oracle> shutdown immediate
    阅读全文 »

tcpdump的命令格式如下:

1
2
3
4
5
6
7
8
tcpdump [ -AdDeflLnNOpqRStuUvxX ] [ -c count ]
[ -C file_size ] [ -F file ]
[ -i interface ] [ -m module ] [ -M secret ]
[ -r file ] [ -s snaplen ] [ -T type ] [ -w file ]
[ -W filecount ]
[ -E spi@ipaddr algo:secret,... ]
[ -y datalinktype ] [ -Z user ]
[ expression ]
命令行参数介绍: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-A 以ASCII格式打印出所有分组,并将链路层的头最小化。
-c 在收到指定的数量的分组后,tcpdump就会停止。
-C 在将一个原始分组写入文件之前,检查文件当前的大小是否超过了参数file_size
中指定的大小。如果超过了指定大小,则关闭当前文件,然后在打开一个新的文件。参数 file_size
的单位是兆字节(是1,000,000字节,而不是1,048,576字节)。
-d 将匹配信息包的代码以人们能够理解的汇编格式给出。
-dd 将匹配信息包的代码以c语言程序段的格式给出。
-ddd 将匹配信息包的代码以十进制的形式给出。
-D 打印出系统中所有可以用tcpdump截包的网络接口。
-e 在输出行打印出数据链路层的头部信息。
-E 用spi@ipaddr algo:secret解密那些以addr作为地址,并且包含了安全参数索引值spi的IPsec ESP分组。
-f 将外部的Internet地址以数字的形式打印出来。
-F 从指定的文件中读取表达式,忽略命令行中给出的表达式。
-i 指定监听的网络接口。
-l 使标准输出变为缓冲行形式。
-L 列出网络接口的已知数据链路。
-m 从文件module中导入SMI MIB模块定义。该参数可以被使用多次,以导入多个MIB模块。
-M 如果tcp报文中存在TCP-MD5选项,则需要用secret作为共享的验证码用于验证TCP-MD5选选项摘要(详情可参考RFC 2385)。
-n 不把网络地址转换成名字。
-N 不输出主机名中的域名部分。例如,‘nic.ddn.mil‘只输出’nic‘。
-t 在输出的每一行不打印时间戳。
-O 不运行分组分组匹配(packet-matching)代码优化程序。
-P 不将网络接口设置成混杂模式。
-q 快速输出。只输出较少的协议信息。
-r 从指定的文件中读取包(这些包一般通过-w选项产生)。
-S 将tcp的序列号以绝对值形式输出,而不是相对值。
-s 从每个分组中读取最开始的snaplen个字节,而不是默认的68个字节。
-T 将监听到的包直接解释为指定的类型的报文,常见的类型有rpc远程过程调用)和snmp(简单网络管理协议;)。
-t 不在每一行中输出时间戳。
-tt 在每一行中输出非格式化的时间戳。
-ttt 输出本行和前面一行之间的时间差。
-tttt 在每一行中输出由date处理的默认格式的时间戳。
-u 输出未解码的NFS句柄。
-v 输出一个稍微详细的信息,例如在ip包中可以包括ttl和服务类型的信息。
-vv 输出详细的报文信息。
-w 直接将分组写入文件中,而不是不分析并打印出来。
-x 以16进制数形式显示每一个报文 (去掉链路层报头) . 可以显示较小的完整报文, 否则只显示snaplen个字节.
-xx 以16进制数形式显示每一个报文(包含链路层包头)。
-X 以16进制和ASCII码形式显示每个报文(去掉链路层报头)。
-XX 以16进制和ASCII吗形式显示每个报文(包含链路层报头)。
-y 设置tcpdump 捕获数据链路层协议类型
-Z 使tcpdump 放弃自己的超级权限(如果以root用户启动tcpdump, tcpdump将会有超级用户权限), 并把当前tcpdump的用户ID设置为user, 组ID设置为user首要所属组的ID
阅读全文 »

MongoDB提供了一系列组件来提升数据的安全性。数据安全在MongoDB中是最重要的——因此它利用这些组件来减少曝光面。下面是10个可以用来改善你个人或云中MongoDB服务器安全的小提示。

  1. 启用auth-即使在可信赖网络中部署MongoDB服务器时启用auth也是项好的安全实践。当你的网络受攻击时它能够提供“深层防御”。编辑配置文件来启用auth。

    1
    auth = true
    阅读全文 »

本篇探討 EAR、JAR、WAR 之間的異同,主要目的都是將 Java 封裝成檔案,便於存放管理,事實上三者皆採用 zip 或 jar 檔案文件壓縮,但使用目地有其差異:
阅读全文 »

emacs里所有操作都是LISP指令,包括上下左右移动光标,这意味着什么? “emacs是一个伪装成编辑器的操作系统”这句话应该就是这么理解吧,所有的操作都是指令,emacs就像操作系统一样,平时不用关注,实际上打交道的都是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各种程序。emacs也是这样,执行LISP函数就行了,增加各种插件就是增加LISP的函数让你调用而已,各人的配置就是把各种指令绑定快捷键,方便自己使用。emacs的插件功能有执行shell命令,telnet,ftp,文件管理器,收邮件,浏览网页,煮咖啡,擦皮鞋,等等。前段时间又受到黑客与画家书的鼓吹,买了本CLISP的书看,对emacs用的LISP也是越看越顺眼了。

阅读全文 »
0%